DSE 课程的难度因人而异,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难度核心体现在科目深度、语言要求和考核形式三个方面,并非所有科目或环节都 “难”。
1. 难度主要来源
语言科目要求高:中国语文和英国语文是核心难点。
中文需掌握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与深度写作,2024 年后新增文言范文且合并考试卷,对文学积累和思辨能力要求提升。
英文难度接近雅思 6.5-7 分水平,听力和阅读包含学术性材料,写作需逻辑严谨、观点鲜明,对非英语环境学生挑战较大。
部分选修科目专业性强: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和商科(经济、会计)的内容深度接近大学基础课程。
例如数学延伸部分(M1/M2)涉及微积分、线性代数,需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经济学科需理解复杂的市场模型和宏观经济理论。
考核形式灵活,注重应用:除笔试外,部分科目包含校本评估(如中文阅读汇报、视觉艺术作品集),要求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而非单纯记忆。
2. 相对容易的环节
必修科目有基础可依: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目侧重理解香港、国家及全球议题,内容贴近现实,记忆性知识点较多,备考难度较低。
选修科目可灵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身优势避开难点科目,例如擅长文科的学生可选中国历史、地理,擅长实践的学生可选旅游与款待、科技与生活,降低整体学习压力。
3. 影响难度感知的关键因素
语言基础:英语和中文能力强的学生,会显著降低核心科目的难度;反之,语言薄弱者需额外投入大量时间。
学科匹配度:选择与自身兴趣、高中知识衔接紧密的选修科目(如高中读理科,DSE 选物理、化学),会觉得难度更低。
备考规划:DSE 备考周期通常为 1-2 年,系统学习考试技巧、针对性练习真题的学生,会比临时抱佛脚的学生更从容。
总的来说,DSE 课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但通过合理选科、强化语言和针对性备考,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目标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