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vel经济学课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习周期通常为两年。
第一年(AS阶段)的学习重点包括微观经济学基础概念和宏观经济初步知识。在微观部分,学生会接触到基本经济问题,比如资源稀缺性如何影响选择,机会成本的实际意义,以及供需关系如何决定市场价格。这部分还会探讨市场失灵现象,例如环境污染这类负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特性,以及政府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宏观部分则聚焦国民经济关键指标,包括GDP的构成和计算方式,通货膨胀的测量与影响,失业类型的区分,同时会分析政府财政政策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第二年(A2阶段)会深入更复杂的理论。微观进阶内容包括不同市场结构的特征分析,从完全竞争市场到垄断市场的区别,企业定价策略的差异,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决定因素和工会的影响,以及新兴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宏观进阶则涉及经济增长理论的学派争论,汇率制度的比较,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解读,以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挑战。
考试评估方面,不同考试局有差异。以CIE为例,包含四种考核形式:选择题主要测试基础概念理解;数据分析题要求解读经济信息并作出简要分析;案例分析题需要结合具体情境作答;论述题则考察深入论证能力,通常需要撰写千字以上的结构化文章。Edexcel考试局会更强调现实案例的应用分析。
课程的主要挑战在于: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反复思考,比如边际效用这类术语;数据分析能力培养需要持续练习;长篇论述写作必须建立清晰的逻辑框架;同时还要关注实时经济动态,将理论与时事结合。
这门课程特别适合具备一定数学基础,喜欢逻辑推理,且对社会经济现象感兴趣的学生。在升学方面,顶尖大学的经济学专业通常对成绩有较高要求,比如英国G5院校往往要求A*AA的成绩组合。
近期课程更新趋势显示,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经济学等新兴领域的内容比重在增加,考核也更注重学生对不同经济学派观点的比较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