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DSE 课程的难度因人而异,整体介于内地高考和国际课程(如 A-Level)之间,核心挑战集中在语言要求、科目深度与考核形式上,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难度感受差异较大。
核心难度来源
(1)语言门槛高,双语考核是关键
DSE 以英语为主要教学和考核语言(除中文科外),对英语能力要求远高于内地高中,是很多内地学生的首要难点。
英语科(English Language):难度接近雅思 6.0-6.5 水平,听力包含学术讲座、日常对话等多种场景,写作需完成议论文和实用文(如书信、报告),阅读文章篇幅长且话题广泛(如科技、社会议题)。
中文科(Chinese Language):虽为中文考核,但侧重 “港式中文” 的表达习惯,阅读材料包含文言文、现代文及实用文本(如公告、评论),写作要求逻辑严谨,还需考察口语沟通能力(如小组讨论),内地学生需适应题型差异。
(2)科目深度适中,但考核形式灵活
DSE 科目分为 “核心科”(中文、英语、数学、通识教育 / 公民与社会发展)和 “选修科”(如物理、化学、经济、历史等),整体知识深度不如内地高考,但考核更注重应用与思维能力。
例如数学科,分为 “必修部分” 和 “延伸部分”(M1/M2,类似进阶数学),必修部分难度低于内地高考数学,但延伸部分涉及微积分、统计学等内容,需要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
选修科如经济、商科等,侧重案例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结合现实问题解读理论,而非单纯记忆知识点。
(3)评分体系特殊,竞争压力因目标而异
DSE 采用 “等级制” 评分(1-5**,5** 为最高),分数高低不仅取决于自身实力,还与当年考生整体水平相关,目标不同则难度感受不同。
若仅需达到 “大学基本入学要求”(如核心科 3322,即中文 3、英语 3、数学 2、通识 2),难度相对较低;
若目标是香港八大名校(如港大、港中文),则需多科达到 5 或 5**,竞争激烈,难度显著提升,尤其热门专业(如医学、法律)对分数要求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