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申请核心是 “综合评估”,需围绕学术成绩、标准化考试、文书、活动经历等多维度准备,以下是关键流程和要点:
1. 明确申请方向(提前 1-2 年)
确定申请批次:常见早申(ED/EA,11 月 1 日 - 15 日截止)和常规申请(RD,1 月 1 日 - 15 日截止),早申录取率通常更高。
筛选目标院校:结合自身成绩、专业兴趣、院校排名、地理位置、费用等,选 8-12 所院校(含保底、匹配、冲刺校)。
2. 核心申请材料准备(高中阶段逐步完成)
学术成绩:高中成绩单(9-12 年级,需学校官方盖章),GPA 是核心指标,顶尖院校通常要求 3.8/4.0 以上。
标准化考试:大部分院校认可 SAT 或 ACT(可选政策仍普遍,高分可加分),国际生需提交托福(通常最低 80 分,顶尖校 100+)或雅思(最低 6.5,顶尖校 7.5+)。
文书材料:个人陈述(PS)1 篇,补充文书(因校而异,1-5 篇),重点展现个人特质、经历感悟、申请动机,避免模板化。
推荐信:2-3 封,优先找班主任、核心科目老师,或有深度了解的活动指导老师撰写,突出你的优势和潜力。
活动经历:整理高中阶段的课外活动(学术竞赛、社团、志愿、科研、实习、才艺等),重点体现领导力、创造力、坚持性,而非数量堆砌。
其他补充:艺术、体育等特长可提交作品集或相关证明;部分院校需面试(如藤校、顶尖文理学院),提前准备口语和常见问题。
3. 申请递交(高三上学期)
选择申请系统:主流用 Common App、Coalition App,部分院校有独立系统,按提示填写个人信息、上传材料、缴纳申请费(每所校 50-100 美元不等)。
跟踪申请状态:递交后关注院校邮件,及时补充缺失材料,回应面试邀请。
4. 后续流程(高三下学期)
等待录取结果:早申通常 12 月出结果,常规申请 3-4 月出结果,录取形式有录取、等待名单(WL)、拒绝。
确认入学:收到录取通知后,在截止日期前(通常 5 月 1 日)确认就读院校,缴纳押金,办理签证、住宿等后续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