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经验,摆在大多数中国学生面前的一共有三座大山:知识点深、英语薄弱和缺乏背景知识。
难点一:知识深,部分学科超出高中生水平
就拿我们大家口中“超级简单”的A-Level,入门级的AS课程(A Level第一年)来说,普高校内也有一些类似的知识点,比如政治课里经常划重点的‘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发展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可以造成我国通货膨胀’,但到了一个国际教育课程中,这个问题知识点就会被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和延伸:是什么因素影响企业供需的平衡?当国内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时,会如何通过影响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等等。相比于国内相关课程,国际社会课程教学内容更深入、更切合生活实际、更需要充分理解。
难点二:学术英语薄弱
国内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二语言国际课程,英语是一门必修的必修课。
从体制转到国际学习的学生,普遍反映他们很容易误解一个科学问题的意思,甚至连文科问题的术语都不能理解,习惯在没有理解之前就把它翻译成中文,浪费了很多时间。更重要的是,从日常英语升级到学术英语需要时间,需要适应对专业术语、深度知识点和长篇科技文章的理解。
难点三:阅历不够,背景知识缺乏
此外,国际教育课程教学对于研究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阅历有一定发展要求,需要提高学生通过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和补足。比如,学生如果我们自己经常看财经新闻,或自己做过小生意,就更有助于理解经济学专业知识。这也正是不少普高校内转轨学生的薄弱之处。
预约试听
雅思/托福
A-Level
国际学校
能力英语
留学咨询
四六级/考研
日/韩/法/德语
微信客服
免费预约规划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