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9-9696
新航道雅思
新航道武汉 首页> 资讯中心 > 托福 > 托福阅读

AP世界历史之巴尔干半岛分析 - 陈曦

作者:陈曦 2019-10-31 10:32 来源:陈曦
收藏

作者:武汉新航道北美考试院 托福阅读组 陈曦

 

1.png

图片来源:知乎@游旻Skaey


2.png

图片来源:微信候鸟旅行


在AP世界历史的学习中,有些地域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错综复杂,加上历史事件格外集中且相互关联,容易在学习上造成诸多困难。所以像这种情况,我们做一个专题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一个典型的专题,巴尔干半岛研究。近年来所涉及到考点如下:

1.   古希腊:城邦时代(古典时代,古典时代的衰落,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亚历山大帝国

2.   罗马时代:征服希腊(马其顿王国,希腊城邦)(共和国时代),达契亚战争(帝国时代)

3.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 短暂复兴(查士丁尼大帝,法典),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特殊武器希腊火),民族大迁徙(东南欧),抵抗保加利亚入侵,抵抗塞尔柱突厥人,十字军东征,抵抗奥斯曼帝国

4.   宗教:基督教大分裂(1054),天主教(Catholicism)和东正教(Orthodox church)

5.   中世纪民族国家:保加利亚,塞尔维亚

6.   奥斯曼帝国: 政教合一,巴尔干的迅猛扩张,伊斯兰教渗入,攻陷君士坦丁堡

7.   近现代:十九世纪初,希腊率先独立。其他民族受到鼓舞,纷纷计划摆脱奥斯曼帝国,谋求独立。同时“泛斯拉夫运动”出现,俄国成为南斯拉夫民族的坚定支持者。1878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胜利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先后独立。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成立,内部的各种问题初现端倪。二战后,巴尔干除希腊,南斯拉夫外加入华约集团,跟美国为首的北约展开冷战。南斯拉夫内部暗流涌动,到九十年代初,由解体而内战。

 

真题举例:

Suggested writing time: 40 minutes

Directions: You are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You should spend five minutes organizing or outlining your essay. Write an essay that:

Has a relevant thesis and supports that thesis with appropriate historical evidence.

Addresses all parts of the question.

Uses historical context to show continuity and change over time.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continuity and change over time.

Prompt: Choose one of the following regions and discuss the continuities and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impact of belief systems between 1000 BCE and 1600 CE. Be sure to offer specific examples.

East Asia

the Middle East

Southeast Europe

 

CONTINUITY AND CHANGE-OVER-TIME ESSAY

Suggested writing time 40 minutes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n the following topic.

2. Describe changes and continuities in war patterns in TWO of the following regions in the period 1050-1914. Be sure to begin with a discussion of war in 1450.

East Asia 

Balkan Peninsula  

West Europe

 

地理概况

欧洲是世界上海岸线最为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的有四大半岛,斯堪的那维亚半岛(Scandinavian Peninsula),伊比利亚半岛 (Iberian Peninsula),亚平宁半岛(Apennine Peninsula),巴尔干半岛(Balkan Peninsula)。相对而言,前三大半岛从民族,文化,宗教方面来说较为单一,斯堪的那维亚为北日耳曼民族聚居区,古代信北欧原始宗教,近代以来信新教路德宗。伊比利亚半岛主要国家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信天主教。亚平宁半岛主要就是意大利,信天主教。巴尔干半岛国家众多,民族众多,有希腊,斯拉夫,拉丁等民族,宗教信仰众多,有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格外错综复杂,但若干重大事件均发生于此,我们不能避而不谈。

 

从形状上看,巴尔干半岛类似一个倒三角形,北宽南窄。北以多瑙河(Danube River)中游,下游平原南缘与中欧分界,南达地中海。西达伊斯特拉半岛,亚得里亚海(Adrian Sea),东濒黑海(Black Sea),土耳其海峡(Turkey Straits),东南抵爱琴海(Aegean Sea)。面积达五十万平方公里。总体而言,半岛多山,西北面有迪纳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向东南延申至罗多彼山脉,品都斯山脉,构成希腊半岛的骨架。东面有巴尔干山脉,半岛由此得名。

从气候上看,半岛沿海地带多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干气候),内地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少数地区为山地气候。

 

历史研究

位于本半岛最南端的希腊半岛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西方文明的摇篮。由于地近新月沃地(即两河流域与地中海东岸),尼罗河三角洲,深受巴比伦和埃及文明的影响,成为最早一批次生文明。希腊半岛环抱爱琴海,风浪小,岛屿多,距离近,成为“海洋文明的游泳池”。古希腊人热爱海洋,当然也有陆地地形崎岖难行的原因,乘风破浪,足迹到达地中海各处,甚至远达黑海,亚速海。某个古代历史学家说到, “地中海譬如一个池塘,希腊殖民地好像一个个青蛙生存其中,清风徐来,蛙鸣阵阵,好一派夏夜的风景”。

 

海外殖民地与城邦(polis)都是母子关系,城邦为母。在众多的城邦中,雅典,斯巴达无疑为其中翘楚。这是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城邦,雅典代表着发达的工商业,繁荣富庶,斯巴达代表着军国主义,尚武好斗。在雅典宽裕的环境下,学术因此繁荣,诞生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学者,以“雅典三杰”,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亚里斯多德(Aristotle)为代表。文学戏剧也不甘人后,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得毘的斯俱活跃于雅典。相形之下,斯巴达基本为“文化沙漠”。

 

公元前五世纪初期,希波战争(Greco-Persian Wars)使得希腊各城邦团结在一起,希腊意识初步形成。雅典成为民主政治的代表登上。外来威胁消除后,内部矛盾激化,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s)。雅典走下神坛,斯巴达不能担当大任,希腊城邦一时间进入战国时代,你方唱罢我登场,底比斯(Thebes)先后打败斯巴达,雅典,一度称雄。最后,来自北方马其顿击败各城邦,君主菲利浦二世遇刺,一代雄主亚历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建立了地跨亚非欧广大地域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巴尔干地区由马其顿王国继承。这时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罗马人在布匿战争(Punic Wars)中取得完全的胜利,将目光投向东地中海地区。经过数十年战争,马其顿(Macedonia),色雷斯(Thrace),希腊城邦先后沦陷,罗马共和国成为巴尔干半岛新的主人,整个巴尔干地区基本统一在鹰旗之下。两百年后,图拉真(Trajan)皇帝征服达契亚(Dacia)(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多瑙河下游平原及一部分特兰西瓦尼亚)(102AD-106AD),彻底完成统合。战败后的达契亚人大规模的与罗马人通婚,他们的后代自称罗马尼亚人(Romanian), 拉丁血统就此来到巴尔干半岛东北部, 罗马尼亚语今后将成为本区域的拉丁语系家族成员(虽然混杂了相当多的斯拉夫词汇及少量突厥语词汇)。

 

物换星移,几度春秋,二百余年的“罗马治下的和平(Roman Pax)”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四世纪开始,气候逐渐转冷,罗马的边墙日渐孱弱,北方诸蛮族(Barbarians)开始大规模大范围的南下。这其中主要有日耳曼(German)诸部落和斯拉夫(Slav)诸部落。 自公元 372年以后匈奴人(Hun)的到来情况更是急转直下。为躲避匈奴兵锋,日耳曼的东西哥特(Goth)迁到巴尔干的东北方向,其中西哥特人迁至多瑙河下游一带。378年,在与罗马大军的激战中,西哥特人生俘罗马皇帝瓦伦斯。尽管狄奥多西大帝(Theodosius The Great)止住罗马军队连战连败的颓势,但此后帝国只能沿多瑙河南岸构筑防线,苦苦支撑。395年,狄奥多西去世,临终前,他将帝国一分为二,东西罗马帝国由此得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西方历史上,这意味着古典时代的终结。在以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为都城,主体在巴尔干半岛上的东罗马帝国却顽强的存活到1453年初夏,史称千年帝国(Empire of Millennium)。

 

到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乌拉尔(Ural)地区的保加尔人西迁至多瑙河下游一带,与早前到来的一部分南斯拉夫人(Slavens)混血,形成本地区一个新民族—保加利亚人(Bulgarians)。保加利亚帝国的迅速崛起,使得拜占庭(Byzantium, 即东罗马帝国,在失去地中海东岸和埃及后改现名)帝国腹背受敌。南方的阿拉伯人虽被希腊火(Greek Fire)击败,但北方的保加利亚人却如择人而噬的猛虎一般,对帝国造成巨大的威胁。尤其到九世纪末西蒙大帝(Simon the Great)时,保加利亚军队更是数度包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一度危在旦夕。十世纪时,保加利亚逐渐衰落,拜占庭开始中兴。

 

七世纪到十世纪,另一部分南斯拉夫人逐渐分化为塞尔维亚人(Serbs),克罗地亚人(Croats),生活在巴尔干半岛的中北部(即潘诺尼亚南部)和亚得里亚海东岸(Dalmatia)一带。十一世纪时,克罗地亚王国与马扎尔人(Magyar)建立的匈牙利(Hungry)王国合并。而塞尔维亚人以科索沃(Kosovo)地区为基地,逐步北上,夺取多瑙河中游平原南部,取得大城贝尔格莱德(Belgrade)。塞尔维亚人逐渐强大,十四世纪中叶杜尚(Dusan)在位,南征北讨,四处扩张,将塞尔维亚的版图扩大到占有巴尔干半岛整个西半部及保加利亚地区,史称“大塞尔维亚”,杜尚成为民族象征,传颂至今。塞尔维亚由于地近拜占庭,深受希腊人的影响,皈依东正教(Orthodox Church)。克罗地亚人受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即中世纪的德国)和匈牙利的影响,成为天主教徒(Catholics)。二十世纪的南斯拉夫问题,一个根本性的宗教问题即来源于此。

 

十三世纪末,突厥人(Turks)再次崛起于小亚细亚(Asia Minor)西北,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兵戈指向,所向披靡。扩张的目标再次指向巴尔干。多灾多难的巴尔干人民,陷入无休止的战火之中。十四世纪后期,拜占庭,塞尔维亚,匈牙利和神圣罗马帝国组成基督教联军与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科索沃地区连番激战,尤以尼什(Nis)战役(1389,1396)最为惨烈,称之为血流漂杵毫不为过。联军大败,奥斯曼帝国夺得大片领土,伊斯兰教势力渗入西巴尔干地区。阿尔巴尼亚人(Albanian)一向以古伊利里亚人后裔自居,数百年来深受斯拉夫人排挤,趁机改宗伊斯兰教(其民族英雄斯坎德培以抗击奥斯曼人,抵制伊斯兰教著称,其雕像至今伫立在首都地拉那的斯坎德培广场中心。只能说,绝妙的讽刺)。而一部分塞尔维亚人在突厥人的威压之下,也被迫皈依伊斯兰教,改称波斯尼亚人(Bosnian)。十五世纪以降,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形势基本定型。主要民族有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人,罗马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宗教有天主教(克罗地亚人),东正教(希腊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罗马尼亚人),伊斯兰教(突厥人或土耳其人,阿尔巴尼亚人,波斯尼亚人)。

 

如此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造成诸多彼此不相容的政治诉求。这正是造成近代以来地区冲突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主旋律是诸受压迫民族彼此团结反抗奥斯曼统治者的斗争史。当然,因民族,宗教的原因,外部不乏各种支持者。神圣罗马帝国一直是天主教徒的坚强后盾,其继承者奥地利帝国也不遑多让。这是克罗地亚人的依仗。英国一直以来支持希腊人的复国运动,1820年左右终获成功,诗人拜伦(Byron)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希腊的独立,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启。其后的几十年,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合并,组成罗马尼亚宣布独立。在泛斯拉夫运动的推动下,俄国一方面出于打击自己的死敌奥斯曼帝国,另一方面处于扶助自己的斯拉夫及东正教兄弟塞尔维亚,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让惨遭奥斯曼帝国蹂躏近四百年的塞尔维亚重获独立。不久以后,保加利亚独立。到1912年,奥斯曼帝国在半岛上只保有东色雷斯,即伊斯坦布尔(Istanbul,即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占领后改现名)周边地区。

 

所谓“苻秦碎,东晋危”,共同的敌人被打倒,接下来便是“兄弟阋于墙”,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希腊获胜,保加利亚战败,再次种下仇恨的种子。1914年,一战爆发,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作战,其他三国加入协约国(克罗地亚此时属于奥匈帝国,同盟国)。结果不言而喻,根据《凡尔赛条约》,协约国一方获取巨大的利益,塞,罗,希夺得大片领土。罗马尼亚夺取全部特兰西瓦尼亚,成为匈牙利的死敌。希腊几乎得到爱琴海全部岛屿。而塞尔维亚更是合并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成立南斯拉夫王国。


二战后,该格局未有实质变化。仅有罗马尼亚损失部分领土于苏联。

重点在南斯拉夫,克罗地亚人铁托(Tito)成为新的领导人,对“大塞尔维亚主义”进行清洗。表面上,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一派歌舞升平,实则暗流涌动(二战中塞克两族成为生死仇敌)。铁托去世后不久,米洛舍维奇(Slobodan Milosevic)重拾“大塞尔维亚”大旗,打压其他民族共和国。因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一直对贝尔格莱德政府心存不满,伺机独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纷纷独立,中央政府不予承认,二战后最为残酷的南斯拉夫内战爆发(1992-1995),南斯拉夫解体。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南斯拉夫是一个不该存在的国家。从历史上看,其主体国家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从一开始就在两条平行线上,一个母体,很早就分开。一个受拉丁文化影响,一个受希腊文化影响。一个用拉丁字母,一个用西里尔字母。一个信天主教,一个信东正教。巧合的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们都处在不同的阵营。却要强行合并为一个国家,何其痛苦。最终分道扬镳也许是一个最合理的结局。这也正是巴尔干复杂问题的一个缩影。


新航道公开课 免费预约试听 ↓↓↓

101106332cvb.png

 

英语高能高分·就上新航道   >>点击在线咨询<<



免费预约体验课

免费预约体验课

意向课程:
姓名名:
电话话:

热报课程

更多课程>
    热门活动

    注册/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登录

    +86

    收不到验证码?

    知道了

    找回密码

    +86
    获取验证码
    下一步

    重新设置密码

    为您的账号设置一个新密码

    保存新密码

    密码重置成功

    请妥善保存您的密码
    立即登录

    为了确保您的帐号安全

    请勿将帐号信息提供给他人/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