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记不住单词的发音。对于新单词的发音,学生的记忆时间就像鱼的记忆,只有几秒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 不认识音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开始不教音标了。具体原因这里不再详细解释,但是,在笔者看来,这种改动极端不合理,学英语不学音标,等同于学习语文不学习拼音,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和标准度,因为没有音标,读音变成了流动的、变化的和不可捉摸的。学生在没有任何标准的情况下,很难记住单词的发音。即使是老师带读之后,甚至是自己重复读多很多遍以后,也不会留下可持续的记忆。
很多老师都推崇自然拼读,但是“学习自然拼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大的听力词汇量,起码具备3000以上的听力词汇量。自然拼读是一种解码的能力,看到印刷物上的文字,通过解码把音读出来,同脑海中已有的音进行印证,才能明白单词的意思。如果脑海里事先没有输入这个单词的音和意思,即使能读出来,也没什么用处。”(百度百科)
我们的学生不是在英语语言环境下浸泡过的学生,出于高效培养技能的考虑,应该进行音标教学,让发音有迹可循,才是记忆的方法。
第二、 读的太快
有些同学在跟读(包括跟读单词和复述句子)的时候,习惯跟上说话人的速度,却忽视了句子的本来意义。这些同学上课时的特点是:能基本复述出单词或句子的音,但是对意思完全没有概念。能说很多,但是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这些同学对发音的记忆是模糊的,持续时间很短。他们往往满足于表面上的成就感,不去考虑是否真实理解。教师遇到这样的学生,应该进一步追问学生对其复述的内容是怎样理解的,进而发现学生的问题。
第三、 习惯拼写而不是听说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里,学生和老师都习惯了“听写”这种教学行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养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听是为了写,写是为了读,读是为了理解。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发音是外来的刺激,那是录音和老师的事情,学生认为我只需要知道怎么写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因此学生对发音心理上并不重视。这还会造成另外一个问题: 听力和口语的提升都很慢。
听力和口语对速度的要求高,思维模式是:
听力:音→意→形。 口语: 意→音
而传统教学下,大多同学的思维模式是:
听力: 发音→拼写→意思
口语: 意思→拼写→发音
这种思维模式下,拼写成了中枢。这是长期的听写习惯培养起来的。这也导致了一个有趣现象:中国学生的阅读是的。
可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多了一个环节,带来两个问题:
、 环节增加,拖慢理解速度,因为拼写需要时间
第二、 环节增加,增加出错概率,因为拼写可能出错
这两个问题都会降低速度,是听说环节最应该避免的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是一些学生不能在留预听说课上得到真实提高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可能在这几方面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这个过程在起始阶段有些困难,但是后期学生适应之后就会越来越流畅,磨刀不误砍柴工,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