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道-用心用情用力做教育!咨询热线:400-011-8885

武汉新航道 > 原创文章 > 浅析教育类抽象话题的驳论段构造

浅析教育类抽象话题的驳论段构造

来源:      浏览:      发布日期:2019-01-25 17:25

返回列表

作者:唐晨  雅思写作讲师,英国爱丁堡大学TESOL专业,热爱教育,认真负责,心细爱钻研,对热门的社会话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曾行走过多个国家,思维开阔,善于用语言的力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教育类话题是大作文话题里面的高频话题,也是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话题。但是近几年出现的熟悉教育类话题里面,却往往暗藏新的玄机。比如剑10第二套试题的大作文,要求对比“自由选择学科”和“学习有用的学科”。再比如2017年10月和2018年11月,讨论教育是为了“实现个人抱负”,还是为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很多同学在拿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能提出宽泛的观点,但不能充分展开论证,并且感觉平时积累的关于教育类话题的表达使用不上。所以这篇文章,主要针对教育类话题下的抽象类话题,通过缩小范围,将教育内容中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熟悉的教育目的,反向思维构造出驳论段,从而使论证具像化,且更充分。

以剑10 test2 大作文为例‘Some people think that all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study whatever they like. Others believe that they should only be allowed to study subjects that will be useful in the future, such as those related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大多数同学在论证自由选择学科的时候能给出的一些观点:兴趣是的老师,如果能学习喜欢的科目,学生肯定能学的更好。但其实稍微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兴趣是的老师,why?学生如何可以学的更好?这些都是未经论证的assumptions,于是这样的论证不仅没有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反而抛出了新的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内容在逻辑上行不通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为什么有的人会反对只学有用的学科而认为该有其他的选择?相信很多同学都会立马想出来,因为你觉得有用的不一定别人觉得有用吧。那我们再来把这个话说的更完美一点:现在学校定义学科的实用性是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所决定的,比如在science 和technology领域上的突破会直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预知的,现在有用的学科是否在将来还有用,或者未来是否会出现别的有用的学科都是不能确定的。因此,这个“有用”其实是值得推敲的,同时也证明了只学习当前有用的科目是有问题的,学生应该有自主的权利,才能在教育的帮助下实现更多的可能。而这样一个反向思维,一个更正式的名字就是驳论。

那么具体来说,该如何构造出这样的驳论段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驳论段的基本框架。一个完整的驳论段可以通过先分析反方观点的理由,再转折找到反方观点的破绽来完成。而以上这题,难就难在何为有用的学科?如何有用?其实,我们可以通过缩小题目中出现的抽象概念来找到下手点。

雅思大作文的大多数题目探讨的都是与人相关的问题,而每当我们谈到人的时候,总是离不开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学习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很多人认为学生该学习有用的学科,是因为教育是获得好的工作、好的生活的有效途径。 基于这样的分析,驳论段的句就出来了:学习一些学科比如science和technology确实能够有很很多用处,比如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对应的英语表达就比较丰富了,比如foster the technical skill sets required by employersincrease their employabilitysecure well-paid jobs……继而转折说不足,可引用我们之前的分析:但是学校不可准确预知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而雇主的喜好也会发生变化。对应的表达诸如:unable to keep skills fresh and up-to-datemay not be able to succeed in entirely new fieldsemployers begin to value creative thinking above practical or technical skills等。更多的表达,大家可以参考新航道武汉学校雅思写作组编写的教研手册——《雅思大作文考前突破》。

总的来说,驳论段在大作文中还是比较出彩的一个部分和突破高分的一个手段,因为它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而这往往是考官希望在考生的文章中发现的能力。驳论段的构造不是简单一个公式,不能简单地套出所有的答案。对于不同话题、不同内容会有差异,希望同学也可以在本篇文章的启发下能多多思考,举一反三。

  • 关注新航道动态
咨询热线
400-011-8885
集团客服热线
400-020-3000

地址:武昌中南路12号建设大厦A座17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