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的时态,是英语这门语言里和中文区分最明显的语言特征之一。任何一个英语句子里的动词都要包含一定是时态,能让读者感受到这个句子里的动作是在什么时间,以一个什么状态发生的。雅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英语语言测试当然会考察学生对这一个知识点的掌握。虽然我们早在初中就学习了英语的基本时态--过去时,但是大多是雅思考生们比较关注过去时态在雅思听力,雅思写作中的应用。例如雅思听力的选择题里经常提问现在发生的什么事情,而在选项里把一个音频中的一个过去时句子作为干扰选项,导致学生误选。雅思写作里,大多数的小作文出题上都要求考上的作文里包含过去时态。 但是一遇到雅思阅读,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寻找定位词,寻找同义替换上,而当文章内容出现了一定的过去时态帮助阅读理解的时候,考生往往会忽略。然而,过去时在雅思阅读中也能扮演【定位和解题】功能。
妙用1: 过去时态表示对现在的否定用法
以C6-T4-R2: Do literate women makes better mother?这一篇文章为例,这一篇文章的多选题中的C选项经常被学生一开始就排除。C选项的表述为:The effects of maternal literacy programme can be seen very quickly. 理解的关键在于【见效快】, 而原文内容如下:
‘We’ve known for a long time that maternal education is important,’ says John Cleland of the 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But we thought that even if we started educating girls today, we’d wait a generation for the pay-off.’ The Nicaraguan study suggests we may be able to bypass that.
红色下划线区域为考生容易判断失误的原因,这里的意义为“我们需要等一代人来得到回报”,此时考生会认为见效是不快的,于是就把C选项排除了。这一题的常规讲解的核心词是最后一句话力的bypass,意为绕开避开,就是说最后可以绕开这个见效慢的问题,那么实际上就是见效快了。但是,bypass这个单词虽然拼写简单,但其实大多数雅思考生都是不知道这个单词为绕开的意思的。那难道这一题考生不认识bypass这个词,本题就完全做不了的吗?其实并不是,在本题中,如果考生能理解时态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样可以选出正确选项。
首先我们要明白引号中的内容为John这个人说的话,他前后说了两句话但用到了不同的时态,在会话场景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会选择用现在的时态进行交流,正如句中的we have known,是一个常规的现在完成时。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人在后面一个话为什么要突然用【thought】这个过去时呢?我们都知道thought是think的过去时,意思是【以为】,但是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思考,为什么是这个意思。这里就要提到,在大部分会话场景中,一个人突然的使用过去时的时候,往往想表达对现在的否定意义。比如假设雅思口语考官问我:Are you a student ? 我回答说: I was a student。 我传递出了意思除了我曾经是一个学生之外,还有一层意思为我现在不是了。那个thought这个词同样,表示过去认为,但现在不这么认为的,也就是【以为】的意思了。
所以回到原文,当我们看到原句的时候,我们就要思考,这个人觉得见效慢这件事是过去认为的,现在已经不这么认为了,也就是说真正想表达见效快的意思。那么这一题我们就依靠一个thought过去时态,就可以在不知道bypass的情况下同时解题了。
妙用2:过去时态帮助定位
C5中的The Birth of Scientific English有一个相对较难的填空题:
In Europe,modern science emerg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nation state. At first,the scientific language of choice remained_____.
这一题作为本篇文章的道题型的题,首先在定位上就难倒了一片考生,题目中的几大定位词,要么是主题词,要么过于抽象,的特殊定位词Europe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并不具备具体定位的特征。而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一点,作为Summary填空题的题就用到了过去时态,根据本题特征,题目内容一定来自于原文,那么定位点也必须使用到了过去时。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一开头world science is dominated...是用的现在时态,也就是说,我们在用scanning技巧做题的时候,可以把定位词设定成【过去时态的动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中出现过去时的句子在段的最后一句,且这一句也出现的European这个定位词:
Before that,Latin was regarded as the lingua franca for European intellectuals.
这个句子和我们的题目表示高度一致,至此定位找到,而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做题方式去找定位词,反而是用时态进行定位。
同样在C6-T1-R2中也出现了过去时态帮助理解和定位的情况。本篇文章的25题,作为summary选项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定位词并不好找:
The introduction of _25__has meant that bulk cargo can be safely and efficiently moved.
此题的核心名词同样,要么太过于抽象,要么是主题词,最后能帮助定位的词反而是safely and efficiently. 而描述efficient的地方在文章中有两处,关键就在于哪一除同时描述了safely。那么在G段中有这么一个句子:
Forty years ago, the process of exporting and importing..., which risked portions of the shipment being damaged...
这里可以看到,此句描述40年前,进出口是冒着货物被毁坏的风险的,但这是40年前的时候,结合上文我们说到过去时包含对现在的否定含义,也就意为这现在是safely了。至此,定位找到。
所以当题目和文章之间的时态出现冲突时,我们要去思考,时态是否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切入点去帮助定位和解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