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沉闷 Let’s have more fun!
在学生时代,所有人应该都经历过一些这样的场景:一个面无表情的老师站在讲台上, 带着他一生不变的声调将幻灯片从头读到尾;讲台下的学生无精打采,神情茫然,启而不发。若干年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却又会有这样的时刻:台下的学生个个神采奕奕,眼神里透着渴望知识的光芒,愉快地笑着、说着仿佛不愿意这一刻结束。如何延长这一刻?如何去创造一个让学生们都保持好奇心与求知心的课堂氛围?如何让课堂有更多的乐趣?
一份关于学生厌倦心理的研究表明,几乎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感觉到至少有一半的课堂非常无聊,其中甚至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宣称他们认为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是无聊的。来自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应用心理学教授Sandi Mann和他的团队发现,现在的学生们会找到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应对他们沉闷的课堂,其中最受 欢迎的几个包括:做白日梦(75%),在课本上涂鸦(66%),与朋友聊天(50%),发短信(45%)以及和自己的朋友传小纸条(38%),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回选择在期中假期前后离开这堂课。
耶鲁大学的学者Sigal G. Barsade曾在2002年的论文《波纹效应:情绪感染及其对团体行为的影响》,他将94位学商科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假定任务都是给员工分配奖金。Barsade悄悄地在每个小组都里安排了自己的“卧底”,让他们在小组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包括:热情,敌意,平静以及沮丧。扮演“热情”角色的卧底会经常微笑,说话时支持对方眼睛,语速很快;相反,扮演“忧郁“角色的同学会回避眼神交流,语速很慢以及没精打采地坐在座位上。
Barsade教授评估了这些同学在参加小组任务前后的情绪后发现,在积极小组里的学生们会表现出更多的竞争力与合作力,积极小组里的成员们也评价自己比其他小组更有团队精神,虽然当被问到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表现时,同学们都会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显然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被他人的情绪影响。研究表明,当学生拥有一个好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提高。著 名的神经学家、教育家judy willis也曾经表明,当课堂上的愉悦感和舒适感被剥夺,被一致性取而代之、自发性也被遵守感替代,那么学生们的大脑就会偏离有效的信息处理以及长期记忆的贮存。所以通过激发人类体内的多巴胺、脑内啡以及氧气,“乐趣“其实是可以提升学习能力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创造一个能够让自己和学生们都感觉到快乐的课堂呢?
1. 一起发现新的事物
新鲜的事物能带来新的活力,自然而然能让我们对与其相关的事情更加印象深刻。学生如果能和老师一起「学习」新的事物,课堂自然而然地会变得更精彩纷呈。当然,老师的职责是「教授」,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在实施教授的过程中要摒弃“分享”的乐趣。这个环节比较适合放在首课“自我介绍”的环节里,学生们的背景、状态以及兴趣爱好都各不相同,通过自我介绍了解不同学生们感兴趣的不同话题,适当对他们的话题表现出兴趣;同时如果同学们对我的留学生涯很感兴趣,我也会耐心回应他们的好奇。在这里举两个比较印象深刻的例子,同学A来自黑龙江,是所有学生里为数不多的东北人,同时也比较腼腆。在课间我就会充分表示出对于黑龙江的好奇,例如美食或者滑雪,她每次都会神采奕奕地介绍自己的家乡。同学B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大学生,非常热爱音乐,那么我就会在课间提到自己在国外看各种演唱会的经历来创造话题。
2. 让课堂充满神秘感
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对于很意外的知识或者答案印象很深刻。对于他们来说,当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惊喜,学习的过程也就更愉悦。在这一个方面我主要会用到两种方式:第 一种,小礼物预警,这一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年纪偏小的学生。例如,待会拼写全部正确会有小礼物;下节课听写正确率最 高的同学能得到小零食。第二种,在适当的地方穿插冷门小知识,这一种方式适用于求知心比较强的学生群,例如在讲到Skillful教材L4U6中纸币上的病菌数量取决于纸币的材质时,我就会提出问题:目前世界上流通的纸币由哪些材料制作的呢?哪一种更容易积攒病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