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史中的现实主义时期指的是1865年-1918年间的美国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是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抗,最能体现美国精神。浪漫主义起源于独立战争(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1775~1783)期间,作者们偏爱表现主观思想,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将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想的美好。1861年,美国内战(Civil War)爆发,使得美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和商业化社会转变,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然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贫富分化,社会上的权利和财富被少数的巨头掌握,繁华都市的另一边却是贫民窟。西部开拓的精神已经一去不回了,美国之梦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马克·吐温所称之为的“镀金时代”。
现实主义的作家着重描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揭露现实的野蛮、肮脏,直接公开描写阶级斗争。他们的作品写的不是彬彬有礼、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而是工人、农民、雄心勃勃的商人、流浪汉和普通士兵等社会底层人士。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内战以后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现实图景,反映了人们的内心感受。
代表作家及作品
马克·吐温(Mark Twain)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一生从事过印刷工人、水手等职业,还参与过淘金,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得他对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的作品通过夸张的手法,讲述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了不合理现象和人性的丑恶。最显著的语言风格是口语化,大量使用方言和简单句式,甚至有大量的发音和语法错误,真实反映了社会底层人士的语言特点。
代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这两本小说中的主人公都生活在密西西比河边,是同一个小镇上公认的“野孩子”。小说描写的是他们的逃亡或历险经历,通过孩子的视角,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亨利·詹姆斯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在哈佛大学接受教育,并长期旅居欧洲。他在小说中刻画了大量旅居欧洲的美国人的形象。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描述了美国人在欧洲生活时所经历的种种遭遇,揭示了美国与欧洲的文化冲突,这就是他的作品中的国际主题(Intentional Theme)。他前期的作品中的美国人往往因为种种冲突而经历坎坷,最终导致死亡。在后期的作品中,主人公虽然仍旧会经历种种磨难,但最后却会成功地融入欧洲文化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文化注入新的美国元素。
欧·亨利(O. Henry)
欧·亨利的小说通俗易懂,写的都是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此时正值美国内战后的“镀金时代”,拜金主义盛行,似乎只要人能赚到钱便是成功,并不问问钱的来历,金钱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欧·亨利笔下的芸芸众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金钱主宰的世界中。他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故事通常会有令人意外的结局,读起来通俗易懂,但也令人动容。
代表作小说集《四百万》(The Four Million),其中我们有我们熟知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警察与赞美诗》(The Cop and the Anthem),小说中的误会、冲突的根源都是缺钱导致的,故事情节简单易懂,表达的内涵有种美国式的单纯。
杰克·伦敦(Jack London)
杰克·伦敦出生于农民家庭,8岁时为了谋生,就到一个畜牧场当牧童,此后还做过报童、帆船水手等,甚至当过流浪汉,可以说是美国底层人民的缩影。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中,主人公常常与严酷的荒原融为一体,远离现代文明,生命在这里往往会呈现出最原始的形态,释放出与庸俗世界截然相反的渴望,主人公对待死亡有着不轻言屈服的英雄主义气质。
代表作《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作品讲述的是一只名为“巴克”的狗的经历:一只生活在文明世界的狗在主人的逼迫下回到荒野,找到归属,写的是狗,反映的是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