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9-9696
2024新航道春季班
新航道武汉 首页> 资讯中心 > 雅思 > 雅思写作

从TBLT视角浅析大作文驳论段教学 - 黄梓芮

作者:黄梓芮 2020-12-23 15:31 来源:武汉编辑
收藏

这篇文章会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我将会根据David Nunan老师的任务型教学理念(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 TBLT),演绎该教学顺序是如何运用到我的大作文驳论段教学中的;接着,我会根据Nunan老师提出的七大TBLT原则来简短评价一下该教学设计的优势。我的目标学生的能力为中等水平(Intermediate level),写作大约在5-5.5分。

 

首先是板块一:教学设计。

 

步骤1,Schema building。

我主要先介绍一下这个知识点的一些背景,比如驳论段通常会在“权衡一个现象的利弊”中使用。然后我会引出写驳论段必须用到的框架,先建模,有这个基础,学生才能够逐步完成我之后布置的各项任务(complete the task)。但我也不会直接给出这个结构,由浅入深,慢慢导入,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选班长。

 

此时我并不会马上引入“驳论段”这三个字的概念,对于学生而言意义不大,毕竟目前他们在这个概念上还只是一张白纸。知道究竟如何操作,才是硬道理。这时候,镜头切回到高中选班长的场景。我会问学生,如果他支持A君当选班长,班主任要求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此时会怎么措辞呢。很多学生的答案是:因为A君有三个优点(颜值高/成绩好/性格好),但却只有一个缺点(作息不规律),3个多于1个,所以就代表了支持。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妥当的,体现的仅仅只是outnumber的含义:从数量上超过;而非问题中经常会出现的outweigh的含义:从价值上衡量事物的重要性。于是我顺势引出驳论段的结构:

Step 1: 让步,承认A君确实有“作息不规律”这个缺点;

Step 2: 反驳,把刚刚说的这个缺点反驳掉,但并不是去陈述缺点的数量没有优点的数量多,要体现缺点比优点弱,比优点逊,相比优点不值一提。

Step 3: 小结,重申这个缺点不成立,不合理。

 

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去找一些该点存在的漏洞了,也就是反驳这个点的一些理由。这时候有的学生开始有了一些想法,说虽然A君作息不规律,但是当事人有这个意识想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先定下一个小目标,今晚十点半睡觉,明天就奖励自己放假半天,去打打篮球。渐渐地,就改掉了这个陋习。

 

步骤2,Controlled practice。

现在需要将背景转换到英语环境下了,也就是target language,在可控范围内,再去熟悉一遍这个三步结构。我选取的是“空运果蔬”这道题:

Air transport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export types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to countries where those plants cannot grow or are out of season. Some say it is a good thing, but others think this use of air transport cannot be justified.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先和学生说一下,虽是双边讨论的题,但本质就是在分析“空运果蔬”背后的好与不好,所以驳论段这种思路,和题型关系不大,找清楚题目的本质,才最关键。这时候学生其实已经渐渐开始有运用驳论段思想去解题的意识了,再加上我的引导,这一步出来的还算比较快。不过我会在这里稍稍拔高一下,既然已经到了target language的语境,我会相应补充结构性语料,也就是定位驳论段这三步骤的关键句式

Step 1: 让步;

Admittedly, some people think/claim that …

Step 2: 反驳;

Although this view is true to some extent, …

However, this view is fairly weak.

Step 3: 小结。

Therefore, it is not good/unreasonable to …

依旧采取聊天模式,学生先搜刮一下自己的语料库,不足的情况下,我再补充。我有时候在补充完之后,让他们先看一分钟,然后撤掉这些语料,立马让他们写写,没有时间的话就让他们说一说,最终develop a degree of communicative flexibility。

 

步骤3,Authentic writing support。

这一步耗时相对长一些,要慢慢和学生一起头脑风暴,想出每个步骤下面具体的论点,并给出相应的话题性语料。为尽可能贴合native speaker的语用习惯,会选取一些地道表述进行补充。

 

板书依旧是边聊天边出来的,有的时候,我会提前先进教室,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花点时间布置好自己的板书框架,这样学生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全局概念。可以让学生把本子对折,左边是中文思路,右边补充对应的英文语料。但是我暂时不会给出大段大段的英文表述,只有这些chunks,关键词组对应的英文,因为这是我下一步即将考查的内容。

 

步骤4,Focus on linguistic elements。

这时候需要学生动笔了,在TR和LR基本解决的情况下,我要考查一下他们的CC和GRA,不过主要还是GRA,因为课堂上时间不多,以写单句为主。

 

步骤5,Provide freer practice。

接着是半自由练习的状态,我换了一道题,但是有些语料和上一题有互通的地方,难易跨度不会那么大,我选择的是关于“私家车”的讨论:

As countries developed, more and more people buy and use their own cars. Do you think the advantages of this trend for individuals outweigh its disadvantages for environment? (20180224)

这一步设计的意义主要是让学生再完整地回顾一遍前面所讲的步骤。只不过此时我不是“手把手”,而是“半脱手”的状态了。此时我的学生主要分为两拨:一是stick to the script,照着节目台本演,这个比较保险,不易出错,他们会选择反驳“弊端”,毕竟有的套路差不多,科技进步,使用新能源等等,当然我们会一起再补充一下,关于“噪音污染”,可以政府出面,如果还有时间,我会顺便补充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权、钱和影响力”等等);另一部分学生会选择take the opportunity to innovate,反驳“好处”,当然,我的态度是,言之有理即可,不必强求。这个在二语习得理论中会被称作pushed output,他们会被我这个task推动着走到他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的边缘,最终会慢慢成长到target language的环境中去。

 

步骤6,Introduce the pedagogical task。

最后是挣脱桎梏,活出本我的境界。我会换一道全新的,完全不同话题的题目,当然它还是属于“分析一件事情的利弊”这种类型。比如我选择了全球化类:

Countr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imilar because people are able to buy the same products anywhere in the world. Do you think this i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development? (C10T3, p. 78)

这种creative language task练多了,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固然也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这一步,一般也不会一下练成,需要辅以家庭作业了。


其次是板块二:教学评价。

 

根据Nunan老师提出的7项原则,我有如下的一些想法。

 

原则1,建立框架 ‘Scaffolding’。

可以理解为每堂课在讲解的过程中都以此为主心骨的框架(framework),比如我这里的驳论段三步走,包括后面出来具体写作内容的过程,先出结构性语料,再出话题性语料等等,TBLT的艺术在于适时抽离,见好就收这个大框框。撤的太早,学生的习得过程容易崩塌;撤的过晚,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得不到培养。

 

原则2,任务独立 ‘Task dependency’。

整个过程中设计的各项task是环环相扣的,就好比讲了一个故事一样,有开头、经过、高潮(climax)、结局,学生被一步步引导着走向各个节点,直到最后他可以有能力独立地完成对整个故事的叙述。这其实也是一个“接收—产出”的过程,刚开始,还是以“吸收”的比重较多,“产出”较少,当然我接下来还会提到另外一个原则,由“再生产”到“创造”。

 

原则3,任务再循环 ‘Recycling’。

习得某块知识,其实是很零碎的事情,它本身就是不太稳定的。所以我的设计是一个可再循环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某一个步骤没有百分百的掌握,可再次回到那里,再来。另外,对于雅思写作这门课而言,它本身可勉强算作是为后期去国外大学完成各门课assignment的预热,特别是文科类的学生,不需要考试,每门课结束后都需要完成几千词的英文论文,再加上最后的毕业论文,15000-20000,这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样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是一种experiential learning,体验式学习。除了写论文,比如外国大学课堂,很多都是需要进行group discussion的,驳论思想本身,也是比较基础,有时候教授会需要你对某个理论进行critique,不单单只是批评,它和criticize不一样,找出该理论的优势和可继续发展的空间limitations。

 

原则4,积极学习 ‘Active learning’。

比较好理解,这是我刚才提到的experiential learning的一个初体验,整堂课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主角是他们,他们身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

 

原则5,整合 ‘Integration’。

TBLT教学中,学生会逐步搞清楚form也就是linguistic form语言形式、function也就是communicative function交流功能和meaning也就是semantic meaning语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我提到的那些结构性语料,一般学生都会知道“认为”是think,“尽管”是although,“不太好”是not good,这只是知道这些单词的linguistic form罢了,但可以将这三者整合使用表述驳论三步走的思想,这就是学生需要了解到的如何将语言转换为信息,使其有交流的功能communicative meaning,从而体现出语言的含义semantic meaning了。符号是语言的载体,符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被赋予含义的符号才能够被language user使用。

 

原则6,再生产到创造 ‘Reproduction to creation’。

这就是我刚才在原则2中说的,“接收-产出”的过程之后,就是“再生产”到“创造”的过程啦。学生起先掌握的语言的形式form,它的含义meaning,还有它的功能function,都为后期学生进行的creative task奠定了基础。传统的工艺和配方,秘制出全新的风味。

 

原则7,反思与回顾 ‘Reflection’。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入门之前,心中茫然苦楚,不知从何开始。彷徨又痛苦,比如,“驳论段究竟是啥?”、“到底该怎么写?”、“什么才叫做反驳呢?”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呀。到了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古往今来的大师无不经历过此阶段。不执著,无以成。学生如果可以反复琢磨,练习我和他们分享的TBLT驳论段学习步骤,也许说不定,会逐步上手。第三个境界,我觉得和这最后一个原则,有某些契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勤为径,很多人都如此,但是要攀上高峰,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了。语言学习,不仅是复刻别人的方法和路径,不断反思和参悟,才能帮助学习者最终参透驳论的思想。今天分享的这个教学模式也是我平时使用的比较多的。

 

参考资料:

Nunan, D. (2004).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免费预约体验课

免费预约体验课

意向课程:
姓名名:
电话话:

热报课程

更多课程>
    热门活动

    注册/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登录

    +86

    收不到验证码?

    知道了

    找回密码

    +86
    获取验证码
    下一步

    重新设置密码

    为您的账号设置一个新密码

    保存新密码

    密码重置成功

    请妥善保存您的密码
    立即登录

    为了确保您的帐号安全

    请勿将帐号信息提供给他人/机构